记者郑香梅报导
近日,工劳小报发文分析批评了中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的问题。
文章开头引述中国大陆蓝领工人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追魂夺命流水线,暗无天日鬼车间,生死轮回两班倒,废寝忘食中无言”。意思就是,工人长期被困在流水线上工作,每天两班倒,工时高达12小时,一个月也没有几天休息。
今年1月,中国统计局发布的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时达到了49小时,为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每位打工人每周平均上班超过6天。这还是在包括了大量白领、管理职的情况下的平均统计结果。基层劳动者的工时其实早已远超此数据。
然而,现实是,一方面,基层劳动者憎恨超长的工时,另一方面,没有加班的工作却无法吸引劳动者。甚至,今年上半年富士康和一些工厂曾声称要实行5天8小时工作制,反而遭到大量基层工人反对。这些矛盾指向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最低工资难以维生。
目前,中国各省市都有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多在2000元左右。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达到2690元。最近几年频传最低工资调涨的声音,但其实这些调涨远远追不上当地快速增加的生活成本。
以上海为例,2015年国际组织“全球生活工资联盟”计算出要在上海过正常合理的生活,每个工人最低每月需要到手4136元人民币,每个家庭平均需要1.78个工人,才可以支付其家庭开支。家庭开支包括食物费用1317元、租房2500元、交通衣物等其他费用2173元、其它还有储备金、工资扣除额、给父母的赡养费等共1032元。而到了2023年,同机构估算下,上海的生活工资已经到了5114元人民币,远远高于现实中的最低工资。
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沿海大型城市,郑州这样的内陆城市虽然生活成本较低,但每月生活工资也需要3612元,一样远高于当地最低工资2100元。
也就是说,国内的最低工资其实长期都不符合“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数据是一个无法在当地生活的标准。
“工劳小报”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关注基层劳动者在维持中国社会运转中的贡献,同时反应劳动者的工作条件、生活状况。致力于提升劳动者的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