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采访报导)中国酒店业整体在疫情后仍未走出困境。临近“双11”,在供过于求之下,业界哀鸿一片,唯有裁人或改变经营模式应对。酒店业严重内卷,以及外国人为何不来,背后的原因引发关注。
迎“双11” 中国酒店业内卷严重
今年的双11,10月14日就启动的大促销,比去年提前了整整10天左右,堪称史上周期最长、铺垫最多的一次。但旅游业界在加码准备的同时也有隐忧,表现在酒店业也很明显。
上海酒店业内人士天景(化名)11月1日对大纪元表示,看第三方网站HTR( Hotel Tech Report)分析,今年整个市场都没有去年的市场好,跟经济形势有关系。很多差旅的标准在缩减、会议的标准在缩减,整个数据都不好看。
他说,现在酒店普遍便宜卖,本来500元(人民币,下同)/每晚,现在300元/每晚,品质也下降。“四星、五星级只是从硬件设施来说,没有说品质不能降。”
酒店业还需要向在线旅游代理瓜分让利。
携程网日前推出双11“先囤后付”,支持“0元下单”对标飞猪的“花呗囤酒店”。消费者先囤券,等入住酒店核销时、再出帐还款,除降低用户消费门槛,还搭配限量红包、旺季不加价及酒店套餐等折扣。
飞猪平台于10月21日“双11现货”开售首日,10分钟内销出10万件开元酒店全国3晚通兑套餐,每套卖价999元(美金140元)。
据携程内部人士说,消费者“囤酒店券”后,现金流进的不是酒店集团的账户,而是极大补充在线旅游平台的营收。
据环球旅讯近期报导,华住集团创办人季琦批评,今年酒店过度让利,给平台“全网最低价”,大幅拉高在线旅游代理(OTA)的客源占比后,将削弱酒店的竞争力。
“十一”消费数据显“穷游”杀伤力大
今年“十一长假”结束后,官媒大肆宣扬假日期间旅游人数暴涨,旅游业一片繁荣。而现实中旅游从业者的感受却大相径庭。有旅游经营者向港媒表示,由于普遍存在消费降级的问题,这次长假人流虽增长,业绩却很糟,甚至是有史以来“最惨黄金周”。
根据中共文旅部公布的数据,“十一”假期期间,中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10.2%,但支出仅增加7.9%。彭博社根据中国文旅部的数据计算得出,这意味着每次的旅行支出实际上比2019年下降了2.1%。
据飞猪平台统计,中国境内高星酒店于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的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但酒店预订均价同比则下降约6%。
天景对大纪元表示,现在百姓流行穷游,对一般酒店影响不是很大,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国际品牌酒店、高档酒店。外资的比如说希尔顿、万豪这些酒店管理公司。
“他们的压力大,业主付你管理费的。你原来可以给我带来一些外国人的生意,现在这个生意没有了,那我就不跟你合作了,我就自己去做,先死一批管理公司。”
内卷之际 酒店业还在扩张?
在中国酒店陷入低价战时,有资讯显示,全国酒店仍在快速扩张。
《南方都市报》今年初报导,悦榕集团在成立30年之际对外宣布,将多国新开业19家酒店及住宅项目,其中落地中国的项目占比过半。同样在近期,希尔顿集团和洲际酒店集团分别官宣其在华运营酒店数量达到600和700家。
对于酒店业在扩张,上海业内人士天景表示,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有的产业项目本来是要开放的,但因疫情而没有建或收购,现在重启。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对大纪元表示,他不看好所谓的酒店扩张。“现在酒店还是靠旅游,但大家都是穷游,尽量不花钱。所以价格肯定起不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说大规模的酒店建设,是很荒唐的。”
搜狐旅游报导,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国品牌华住集团旗下华住中国有9,684家在营酒店,已经覆盖了全国1,290个城市,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8个城市。但据《中国饭店管理公司(集团)2023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8家境内上市饭店集团中,市值超过百亿元的有4家: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和亚朵。这8家饭店集团在规模发展方面与2019年相比都在扩大,但营业收入却有升有降,而利润方面,除了华住集团外,均有所下滑。
中共文旅部下属的中国旅游研究院今年2月1日发布的《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2019年酒店集团60强管理酒店数3.35万家,客房数341.4万间,到2022年酒店集团60强管理酒店数5.8万家,客房数531.5万间,分别增长73.1%和55.7%。但到2023年,不少酒店集团选择出售资产,向轻资产方向转化,有的集团则通过并购稳固市场竞争力。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由于过分扩张与资本推动,酒店设施过于集中于某些地区竞争,有同质化的问题。同时,这十几年业界都以讲故事去坑害投资者作为赚钱的主要手段,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营运能力。
业内人士叹“哀鸿一片”因何内卷 如何生存?
9月底,一位长沙的酒店业内人士发视频说,今年(2024年)的生意是哀鸿一片,去年只是说生意难做,今年是能卷死一个算一个。
“我是在长沙五一广场的坡子街。以往这里的人流量是黑压压的一片,现在是门可罗雀。昨天酒店的价格,八十(元,人民币,下同)多一点,九十多一点,一百多一点,就是卖这个价格,开房率还不到百分之六十。在五一广场,这种核心位置卖这个价格就是基本的房租都回不来。如果再加上人工水电物业平台的佣金就是亏得裤衩都没有了,我都不知道怎么生存下去。”
天景对大纪元表示,国内酒店存活的办法就是裁人,政府或企业没有会议开,酒店相关团队就要解散,餐饮进行外包,只做客房。“收入跟成本相减。我现在这块业务不好,这块业务不做呗。不做成本也就没有了。”
不过他说本身这个行业就招不到人。“本来工资就低,吸引不了年轻人。很多人不愿意再去做酒店了,都是老阿姨、老叔叔。然后就外包,大量启用灵活工。本来是固定员工,现在变灵活工。”
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中国酒店内卷首先是供需失衡。酒店业在过去十几年经历了不正常的爆发性增长,过去对经济的过分乐观,觉得大国崛起,未来可期,所以吸引了大量中高端甚至是奢侈品牌酒店开办,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进入市场。但经历2018年贸易战和疫情之后,旅游业的需求萎缩非常严重。
另一方面,消费严重降级,越来越多短租房,民宿,甚至在更低端方式的存在,这个转变令到原来圈地圈钱圈资本投资的酒店,没办法向下兼容,导致业内互相厮杀。
黄大卫认为,中国酒店业如果要生存,第一就是实行本土化与差异化的战略,对国内游客提供需求订制,例如健康养生,但是这种做法也难。第二就是强化跟数字平台的合作,但电商平台已经形成垄断,会精准去屠宰客户,没有诚信可言。再者就是要靠成本优化,就是减少员工,减少开支,同时某些设备外包。但这都不是根本解决办法。所以这个行业必然要经历大洗牌,三到五年内大部分可能会倒闭。
都免签了 为何外国人还不来
虽然中共官方今年以来一再推出一系列单方面入境免签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旅游研究院7月1日发布的入境旅游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出入境人次,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8.2%。
官方归结外国人来华仍不多,原因是国际旅行成本较高,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摩擦影响因素增多;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拥挤,景区、住宿企业服务入境游客的意识有限和在华旅游便利度有待提升等。
黄大卫说,外国客人数量不足对酒店业是个持续挑战,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到后面中美、中欧的关系紧张,到俄乌战争之后中共站队俄罗斯,导致西方世界的敌视。还有前几年的清零政策导致外国人旅游、参观、学习、投资形势急转直下。虽然目前北京政府放宽签证希望刺激国际旅游,但成效非常低。加上中共的仇日、仇美宣传教育,针对外国人的凶杀事件等等,也有负面影响。
外国人落地中国后,还面临支付、住宿、景区预订及酒店因接待资质原因不获接待,不时有抱怨。今年7月25日,中共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通知,要求地方解决境外旅客入住酒店不便利的障碍。
王赫说,老外不来了,现在不是签证问题,有技术上的原因,比如说国外的信用卡,一些软件在国内不能用。还有就是中共搞疫情封控三年,让西方人彻底伤心绝望,中共这个政权怎么能够把人封闭在家里几个月?他们想都不敢想。“西方人跟中共心理的距离拉得很大,都觉得要撤离中国,导致西方人到中国来旅游的数量骤减,到现在根本恢复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