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有一段非常精准的预言,经常被社交媒体上提及,那就是在2012年3月份他离任前的最后一次人大记者会上,他说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演。当时,温家宝拿下了薄熙来,阻止了薄熙来的文革复辟,但是没有人会预料到,当年秋天接班的习近平会在十年后继续复辟文革。2012年前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潮流?如何影响了未来的政局?温家宝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从政生涯该如何评价?
2012年中共改革派和文革派生死较量
《大纪元时报》总编辑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2012年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点。那一年,中共要开十八大要换届,新的权威没建立、旧的权威已经要落幕,政治上非常混乱。中共党内对局势的判断非常不一致,未来走什么方向?看法上出现极端分歧。大家可能记得2012年有“薄熙来事件”,薄熙来被换下去了。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按照大陆流行的说法——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薄熙来的后面有很多中共的各个派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就是原教旨的“共产党左派”,我们称它是“毛左派”。
2012年1月份,“毛左派”在北京开了一个研讨会,有两千人参加。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张宏良做了讲话,他说2012年是中国真正的“共产党元年”,要搞“毛泽东的继续革命”,未来可能牺牲很多人。这个张宏良被毛左认为是“毛派共产党”的真正总书记、领导人,他是文革期间的知青、也是造反派。邓小平上台之后,这种人的政治前途基本是无望的,不会被提拨的。但是张宏良只是表面的人物,背后支持这种毛左运动的,实际是中共党内一大批有实权的人物,包括周永康。
毛左派有一个网站叫作“乌有之乡”,它主要的文章是批判资本主义,实际矛头针对的是邓小平和所有中共改革开放后的领导人,他们甚至提出“走资派还在走”这种文革期间的说法。2009年,他们不满中国的现状,认为“资产阶级上台了”“走资派掌权了”,所以要重新走“毛主席的道路”,决定成立一个政党。内部讨论了很久,有的说叫作“劳动党”,有说叫作“工人党”,也有说叫作“革命党”。那时候薄熙来正在重庆搞唱红打黑。所以他们决定去重庆建党。一群人,大概几百人吧,聚集到武汉,想坐船去重庆成立一个党,这个党基本上是党中之党,本来都是共产党人,要在共产党里面再成立一个党。结果,这批人在武汉基本上就被公安部给抓了。但是,人抓了但并没有处理,短暂谈话之后,人都放了,他们还是去了重庆,当然党没有建成,只开了一个会,薄熙来也没有去参加。
大家知道,在中国建一个党,基本是杀头之罪,但是他们没事,就是因为党内高层有人保护。公安部当时归政法委周永康管辖,周永康和薄熙来那个时候已经形成一个阵线了。这中间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的,因为当时安全部发现情况报上去了,胡锦涛交代政法委处理,周永康的处理方法就是不了了之。我们采访过其中的一个人,他是到了武汉发现气氛不对,就跑了。这批人,其实也是共产党内“毛左派”的表面人物,也是最极端左的一批人,大部分是北京的。从这个事件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共内部文革派,或者说“原教旨的毛泽东派”,已经开始占据重要位置了,不仅是周永康,还包括北京的理论、政策部门,教育部门,各个大学,还有很多部委中的关键人物等。了解这些,就知道为什么温家宝在处理薄熙来问题的时候,特别讲到了“文革”,讲到了“政治改革”,以上就是这件事情的一个背景。
毛左要“除奸救党” 温家宝提“政治改革”
大纪元资深编辑与主笔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可能很少有人留意到,就是2010年底到2011年初,中共内部有一批极左的人,除了张宏良,还包括军方的人,包括民间的一批人,在中国到处去演讲。我看过这个视频,他们讲了很多,其实是做政治动员的一个事情。他们谈什么呢?那个标题我还记得非常明显,标题是直接挂出来的,叫“反美备战,除奸救党”。那么“反美备战”我们都理解,“除奸救党”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党已经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刻了,现在有一批大奸大恶的人,我们要把他除掉,那谁是奸呢?温家宝其实只是这个所谓的奸的人里面的一个代表人物,其实这里面包括一系列中共倡导改革开放的这些人,包括朱镕基,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邓小平,他们主要是反邓,那个整个动员非常厉害。所以到了2012年的时候,毛左的势头就已经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因为那个时候正好要换届。所以我们外界可能不知道,但是里面的人非常清楚当时的局势。
我相信那个时候温家宝也是藉薄熙来的事情把毛左这个问题提出来。因为现在传出来的消息是,温家宝曾经向胡锦涛提过好几次,说我们应该推政治体制改革。因为在赵紫阳时期,温家宝还曾经有一段时间负责政治体制改革的工作,当然赵紫阳下台后这个事情没做成。但到了温家宝当总理的时候,他认为这个事情是必须要推的,如果不推的话,所有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改革开放根本就做不下去。我相信他这个思路也是一脉相承的,但是胡锦涛这个人不可能去做这样的事情,胡锦涛未必对这个问题能认识得这么清楚,他跟温家宝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
时政评论员横河在《菁英论坛》表示,温家宝在他的总理生涯当中,他发现了很多很多问题,实际上对体制方面的弊病,他比别人知道的都清楚,他知道中国经济发展所有的瓶颈,所有的困难都在政治体制上。任何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只要他不是笨到极点的话,都应该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所以那时候,他感受了两个压力,一个压力是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另外一个压力,是他已经感觉到局势在朝另外一个地方演化。在薄熙来唱红打黑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其实大家要注意到的话,就是各个省部的领导争先恐后地到重庆去朝拜。就是说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极左的趋势已经来了,而且谁都想在这个趋势当中,自己不要站错队,不要落下,所以都去重庆去朝拜薄熙来。所以当时,我记得我们当时做过很多节目,就谈到了谁还没有去,就是说大家基本上都去了,都生怕落下。所以说在那个时候这个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温家宝已经感受到了向前走的困难和向后退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
横河说,温家宝在中国政坛里面属于技术官僚这个派系的,他并不是团派,他也不是太子党,他是搞技术上来的。他原来是在地质部,后来地质部副部长把他提拔上到中央,在地质部里面当办公室主任。他上来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很复杂,八五年前后邓小平搞了一次人事变动,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把老干部都换下去,因为他觉得他要搞改革开放,而老干部绝大部分都是从毛泽东时代计划经济过来的,他们会有天生的抵触,那么他把老干部换下去,团派接班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设立的,梯队制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邓小平让年轻人上去,让老干部退休,所以那时有一个老干部退休潮,那时候并没有派系,邓小平这个人有这点好处,他没有派系,他不拉帮结派。所以温家宝就是那个时候,八五年吧,当中办副主任,一年以后就转成中办主任,大概的经历是这个样子。但是那时候,我并不认为他对政治改革或者这样的事情,有太多的认识或者太多的想法,只是说那个时候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就是他的主要从政过程,是在中共建政后中国政治最开放的时期,这对他的影响应该比较大。
延续朱镕基政策 温家宝平民总理+顺服工具人
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温家宝当总理时继续的朱镕基的路线。朱镕基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走市场化,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了,然后把原来属于国家控制的资产,把它货币化,我用这个词叫货币化。最简单的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房地产,中国房地产在九十年代房地产改革之前,有这个资产,但是没有货币衡量的方式。也就是说,你住了房子,你并不因此觉得自己财富多了,房产也没有进入中国经济的统计,或者货币经济的统计范畴里面,当然也不作为税收的一部分,所以这是朱镕基做的。当然朱镕基的改革还有财税制度改革,私营企业的改革,朱镕基的改革叫抓大放小,国有企业全部都改掉,只抓几个大的国有企业,其它的都不管了,也就是让民营经济去取代原来国有体制之下的很多产业,全部取代掉。所以温家宝做的其实是朱镕基的整个政策的延续,他做的基本上是这样一个东西。
当然还有很多一系列的改革,有一些改革可能是过分了,比如说医疗、教育,在朱镕基、江泽民时代都进行了大量的所谓货币化的改革,但是造成了很多恶果。就是他把所有的这些服务,原来的社会保障全部把它货币化。其实你回过头来看美国,美国也有很多的这种基本社会保障是没有货币化的,美国的社会保险体制,很多医疗的一些体制,政府负责的公费医疗的这种体制,它还是属于政府来控制的基本服务。
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房地产是谈得最多的,因为2008年的时候,有所谓4万亿刺激计划。当时美国发生金融危机,所以温家宝提出一个4万亿刺激经济的方案,包括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出笼,结果导致中国市场上可能有十几万亿、几十万亿的资金,这导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大幅度的上升,给后来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压力最大的都跟房地产有关,追根溯源就是那个时候的问题。
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共的国务院总理,以前是周恩来,他的权力巨大,后面这些人都不能和他比,后来是华国锋、赵紫阳、李鹏、朱镕基。李鹏是红二代,朱镕基50年代大学毕业就被副总理陈云看中了,是当时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中的“四大才子”之一,本来就是安排要接班的,后来因为当了右派,正好躲过了文革。温家宝是学地质的,本来是一个工程师,九十年代被中共组织部部长宋平看中了,推荐到中央。温家宝没有背景,靠的是办事能力,处理各种内部问题的平衡的能力。基本上来说,他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党的意志决定他的行为,但相对来说,他比较不那么傲慢,如果他像红二代那么傲慢,估计也不可能被宋平看上,也不可能到北京的。所以温家宝算是一个顺服的工具型的人物,也是一位平民总理。
新唐人、大纪元推出的新档电视节目《菁英论坛》,是立足于华人世界的高端电视论坛,该节目将汇集全球各界菁英,聚焦热点议题,剖析天下大势,为观众提供有关社会时事和历史真相的深度观察。
本期《菁英论坛》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菁英论坛》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