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被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犯间谍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从杨恒均的公开身份看,他只是一介文人,没有谋财害命,且是澳大利亚公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在加拿大有兼职,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中共处理他,不仅涉及他本人及其家人,还涉及中澳关系、中美关系、中加关系等。
鉴于上述情况,中共对他的判决是相当重的。他可能是1978年中共实行改革开放46年来以间谍罪判刑最重的人。
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探究。
中共的指控
近日,美国民运人士陈闯创在X平台贴出了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2020年对杨恒均的起诉书。
起诉书称,杨恒均1994年4月至2002年,为谋取高额间谍经费,指使女友吴彦谚在香港邮寄“投靠信”,与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勾连,接受台湾军情局人员连荣宗等人的布置,为台湾间谍组织搜集情报。
杨恒均通过借阅后进行拍照、拷贝等方式获取涉及中共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制作成录影带或电脑磁片进行存储,伙同吴彦谚或单独多次与连荣宗等在香港等地见面,先后将存有40份文件资料的录影带、电脑磁片提供给台湾军情局,收取间谍经费美元22万余元、港币270余万元。
经中共国家保密局鉴定,31份为绝密级文件,9份为机密级文件。
杨恒均坚称无罪
杨恒均,又名杨军、杨红军,1965年10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他先在外交部工作,后调入国家安全部。
杨恒均2011年写给他在悉尼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冯崇义的信中透露,1989年至1999年,他为中共国家安全部效力10年。
其中,1992–1997年,他在香港工作,公开身份是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1997–1999年,他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工作,公开身份是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
2000年,他随家人移居澳大利亚,先后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科技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
2002年,他加入澳大利亚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身兼时事评论员、网络作家和学者身份,自称“民主小贩”,高调游走于美洲、澳洲、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之间。
2019年1月19日,他从美国纽约飞抵广州时,在白云机场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官员抓捕。
杨恒均家人透露,他被抓捕后,遭到了酷刑,包括300多次审讯,但他坚称自己无罪,并发誓要抗争到底。
杨恒均为何坚称无罪?
第一,他曾是中共国宴的座上宾。
2014年9月30日,中共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建政65周年“国庆”招待会。
出席这次招待会的有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这是中共最高规格的“国宴”。杨恒均应邀出席,这表明他与中共的关系非同一般,是得到中共最高层认可的“自己人”。
第二,他曾是中共大外宣的主席。
据《世界华人周刊》记者王庆丰报导,2014年12月11日晚,在北京后海的庆云楼饭庄,3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华文媒体社长,出席了“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New Media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成立酒会。
香港天大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电视台总编辑、著名时事评论员杨恒均博士,任该组织主席。
杨恒均在演讲中说,成立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将海外华文媒体和网络名博有效结合起来,产生合力,将中国所谓的真实声音传递到世界各国,正像习主席所讲的那样,借助华人媒体与华人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中共)声音”,传递正能量。同时,在中国旅游资源海外推介,中国各地、各级政府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由此成为中国(中共)真正的对外软实力。
杨恒均等在北京高调举行“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成立酒会,无疑是得到中共最高当局,包括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等认可的。
第三,他曾是中共微信群里的“领头羊”。
“国际新媒体合作组织”成立一个多月后,从2015年1月26日开始,杨恒均牵头在中共的微信上建立群组,统称“羊群”。他的“羊群”分布在中国50多个大中城市。
他曾讲,中共微信官方特许他建上百个群,每个群的人数上限为5,000人,总人数可能达5万人。“羊群”除线上交流外,还举办了各种线下活动。
微信是中共操控下应用最广的社交媒体。微信上发布的一切信息,都在中共网信办的严密监控下。如果没有中共当局的允许,杨恒均决不可能在微信上建那么多的群组,“饲养”那么多“羊群”。
第四,他曾是中共安插在美国智库的“学者”。
1997年香港回归不久,杨恒均被中共国家安全部调至美国首都华盛顿,成为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高级研究员。
大西洋理事会的网站曾说,它的研究员可自带资金来研究。不知杨恒均是否是自带资金的研究者,但他似乎很有钱。
港媒曾报导,杨恒均在美国时组织过大型论坛,参与者不仅机票免费,还附送邮轮旅行、酒庄参观,还可携配偶同行,每人招待费高达数千美元。
第五,他拥有澳大利亚和中国双重国籍。
2002年,杨恒均加入澳大利亚籍。但同时,他还保留中国国籍。根据中共的法律,中共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如果中国公民加入外国国籍,就意味着他自动放弃中国国籍。
杨恒均在他的博客中,称自己是中国公民,但网上质疑声不断。
杨恒均回复他的朋友李悔之时写道:“谢谢你的文章,你的文章,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让我感觉到真诚。只是关于中国国籍问题,我一直没法向你多解释,今后也许能够。而我至今依然是中国国籍啊。我这种智商,怎么会犯这种(撒谎)错误?而且,还死不认错?我确有中国国籍,别忘记,除了国籍法,还有宪法、国家安全法啊!”
对杨的回复,有网友认为:“杨先生应该拥有双重国籍,虽然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杨先生的澳大利亚国籍应是以前做情报工作时,经过中国(中共)政府安全部门特许申请的,所以原中国国籍还是保留了的。”
第六,他曾走遍中国27个省市500多个县市。
2017年10月4日,杨恒均在推特上发贴说:“过去十年‘走遍中国’27个省市500多个县市,基本上对哪个地区的人都有了一些了解,也搞清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人的特殊性。我的文章和评论也就是基于这些认识。”
比如,2011年11月,他从悉尼飞到温哥华,随后到香港,再到广州;接下来,去了厦门、漳州与泉州;之后,飞过台湾海峡,到高雄、台南转了一大圈;再飞北京,然后去成都。一路上,他不仅畅通无阻,而且走到哪里,都受到贵宾一样的接待。
中共为什么要重判杨恒均?
第一种可能,他犯“上”了,即冒犯习近平的最高权力。
中共重判杨恒均,根据我对中共的了解,应该不是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的决定,而是中共最高当局的决定。
他很可能涉及在海外反习的问题。习上台11年多,海外反习声浪一直不断。其中,可能有他参与其中。但这样的事拿不到台面上,习当局只好说他30年前向台湾出卖情报。
2019年3月20日,有港媒爆料称,杨恒均曾是效忠“江派”的海外特工,他这次的翻船则是习清洗江派特工的动作之一。
报导说,中共国家安全部长期掌控在前中共党魁江泽民的“江派”人马手中。中共十八大后,习2014年1月成立中共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以掌控国安部。原中纪委副书记陈文清调任国安部长后,便开始着手改组国安部,并清洗效忠“江派”的海外情报人员,杨恒均被列入清理之列。
第二种可能,习在内政外交危机时刻杀一儆百。
2023年,是习排除万难“三连任”后的第一年。这一年,习不仅没能开新局,相反,陷入经济社会的全面危机之中。
经济上,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股市、楼市、汇市、债市“四市齐杀”的局面。政治上,习亲自提拔重用的最年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部长秦刚背叛了他;习亲自提拔重用的党、军队、国家领导人、国防部长李尚福背叛了他;习亲自提拔重用的火箭军的司令、政委、副司令、参谋长等全都背叛了他;火箭军大案又牵出军委联合参谋部、装备发展部、空军、海军、战略支援部队等一批将军背叛了他。外交上,空前孤立。欧美发达国家都关键领域与中共脱钩,名曰“去风险化”;中共与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等的关系全面恶化。
习感到了空前的安全危机。于是,一会儿借实施“间谍法”,大搞“全民抓间谍”;一会儿让国安部在金融、外交、经济、宣传等各个领域亮“刀把子”;一会儿在香港抡起国安法的大棒,大抓所谓“反中共乱港分子”。
全民抓间谍,国安刀出鞘,必须树一个典型。已被中共关押五年、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杨恒均,便成了一个现成的典型。
其目的之一,是借杨恒均的“人头”一用,震慑国内外敢背叛习的人。
第三种可能,习借此警告台湾,他可能对台湾下重手。
从起诉书的内容看,主要涉及杨恒均向台湾军情局出卖绝密、机密文件。
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习的一大心病。习一直想通过“统一台湾”,确立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习上台11年多来,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发力,甚至极限施压,却都没有成功。
2016年,台湾总统大选,习反对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
2020年,台湾四次民主投票——总统大选、立法会大选、罢免高雄市长、选举高雄市长,习反对的民进党候选人全部获胜,习支持的国民党候选人全部落败。
2024年台湾的总统大选,习反对的民进党人第三次连任总统。
2019年1月,习提出“一国两制”统一台湾方案。时至今日,在台湾,不仅民进党拒绝,国民党、民众党都拒绝。
习当局重判杨恒均死缓,没有说杨向澳大利亚出卖情报,也没有说杨向美国出卖情报,专门称杨向台湾军情局出卖情报,显然,是把台湾当成了一个重要靶子。其利用严惩杨恒均警告台湾当局的意味明显。
结语
从杨恒均的履历看,他自称为中共国安部效力10年,也就是自供当了10年中共间谍。2000年去澳大利亚后,杨恒均是否真的从国安部辞职了,从他2014年当中共国宴座上宾到10年畅通无阻“走遍中国”看,值得怀疑。
从杨恒均被中共以间谍罪重判死缓看,他重走了中共高级间谍潘汉年等的老路。潘汉年被判无期徒刑,最后被监禁至死。
杨恒均被判死缓,如果不出意外,也可能被监禁至死。
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