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王佳宜综合报导)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根据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资料,接种新冠疫苗后导致的心肌炎,比以往30年所有疫苗导致心肌炎多出223倍;并且接种第2剂后更容易发生心肌炎。研究还发现,疫苗不良事件类型超过11,000 种。
2024年1月27日,医学期刊《药物安全治疗进展》(Therapeutic Advances in Drug Safety)刊登了一篇论文,根据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的资料,研究接种疫苗后出现心肌炎的数据以及风险因素。
研究指出,心肌炎是指心脏肌肉组织发炎,引起组织坏死,出现胸痛、心脏衰竭甚至猝死。心肌炎是年轻人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儿童和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数心肌炎病例是在青壮年中发现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在美国,接种辉瑞 (BioNTech)、莫德纳(Moderna)和强生(Janssen)疫苗后,数百万人向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了疫苗不良事件。截至2023年8月11日,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由新冠病毒疫苗导致的心肌炎报告有3,078例,仅2021年一年就有2,414例。相比起2021年以前的数据,新冠疫苗问世后第一年的针后心肌炎报告数量增加了2500%。相比起历年的平均水平,在新冠疫苗问世后,疫苗引发心肌炎数量剧增223倍。
数据显示,向系统报告的心肌炎病例中青少年占50%,男性占69%,76%的患者接受了急救和住院治疗。在所有心肌炎报告中,有92人死亡,占3%。
研究人员发现,在 2021年,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当中,心肌炎病例急剧增加,与新冠疫苗推出的时间相吻合。除接种新冠疫苗外,难以有其它解释。考虑到接种疫苗与发病时间的密切关系,新冠疫苗显然是导致心肌炎的原因。
第二次接种疫苗后心肌炎病例更高
研究还发现,在15岁的男性中,第2剂的心肌炎报告比第1剂增加5倍,而且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普遍打第二针后更容易得心肌炎。研究人员认为,打疫苗对心脏的损害可能会随着剂量增加变得严重,也就是说,在打第一针后,心肌已经受损,但没有表现出症状,而在第二针后才出现症状。
在所有报告的心肌炎病例当中,70%是在打针后7天内提交的,43%在48小时内提交的。接种第二针后,77%的报告在7天内提交,48%在48小时内提交。
论文作者写道,“在撰写本文时,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建议所有6个月及以上的人接种最新新冠疫苗加强针。儿童感染风险微乎其微,但根据研究结果,他们是疫苗导致心肌炎的高危人群。 鉴于儿童拥有强大的自然免疫反应,再加上有效的医疗手段,感染造成的死亡率非常低,我们认为新冠疫苗对儿童可能造成的危害大于理论上的益处。”
早前研究也发现,相比接种辉瑞疫苗(30微克剂量),接种莫德纳疫苗(100微克剂量)的患者患心肌炎的风险更高。尽管CDC声称新冠疫苗对所有年龄段都是安全有效的,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指出,由于疫苗导致心肌炎等疾病的风险过高,应立即暂停新冠疫苗接种计划。这项研究认为,无论病毒还是疫苗当中的刺突蛋白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自体免疫疾病和发炎。
另外,有香港研究发现,在打疫苗后出现心肌炎的青少年当中,在一年后检查仍然有发现心脏异常,这意味着疫苗的副作用可能有长期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接种新冠疫苗与诱发心肌炎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壮年,患者需要住院,甚至会导致死亡。研究人员建议,应进一步研究新冠疫苗导致心肌炎的机制,从而有效缓解这种严重副作用,确保安全接种疫苗。
疫苗不良事件大增1322%
研究也指出,截至2023年8月11日,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告了1,56万6,839例与新冠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当中96万2,492例来自美国国内。研究人员将这一数据与过去30年比较,发现新冠疫苗的不良事件报告数量高得不成比例。在过去30年中,所有疫苗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平均每年为2万3,356例,而仅在2021年,与新冠有关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就达到70万2,466例。从2020年到2021年间,疫苗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增加了1322%。
研究也引述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数据,截至2023年5月10日,大约81%的美国人至少接种过一剂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导致多种疾病
研究人员还发现,迄今为止,新冠疫苗面世后,疫苗不良事件类型超过1万1,000种,而2020年所有疫苗不良事件类型加起来只有5,000种。
多项研究显示,接种新冠疫苗后,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静脉窦血栓、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症、血管炎、垂体中风、苏萨克综合症、脑炎、脑膜炎、脱髓鞘病、横贯性脊髓炎、癫痫;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格林-巴利综合症、臂丛神经炎、小纤维神经病变、肌无力、肌炎或皮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症。
此外,新冠疫苗可能的副作用还有月经不调、银屑病关节炎、心房颤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黏膜病变和口干、严重脱发等。@◇
责任编辑:张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