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夏雨综合报导)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美国和全球经济经历了“中国廉价商品冲击”,付出当地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的代价。时隔二十多年,中国廉价商品再次涌向世界,这一次有何不同?西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低成本的“中国制”商品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全球贸易市场。而COVID-19疫情后,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中共试图加大出口力度以提振经济。中国工厂生产的汽车、机械和消费电子产品超出国内经济的吸收能力。在中共国家廉价贷款支撑下,中企正在向国外市场供应在国内无法销售的产品,中国便宜货涌向世界的续集正在发生。
《华尔街日报》3月6日(周三)报导,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次中国货冲击对通胀的影响甚至超过20年前的第一次。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且廉价中国制造商品的通货紧缩效应,不会被中国对铁矿石、煤炭和其它大宗商品的需求所抵消。此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2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的31%,占所有商品出口的14%。而20年前,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份额不足10%,出口份额不足5%。
中国将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货紧缩
和二十多年前不同的是,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中企为了避免关税或进口限制,不仅在本国发展制造业,同时还在海外建立制造业,如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国内生产大部分产品,但仍在海外建设工厂。
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中国策略师托马斯‧盖特利(Thomas Gatley)表示:“中国(货)对全球价格影响的天平,正在更加明显地向通缩方向倾斜。”
富兰克林坦伯顿开发中国家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塞加尔(Chetan Sehgal)对《金融时报》说:“中国将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货紧缩,你会发现各国都在应对中国产能过剩。”
西方国家不希望重蹈2000年代初期覆辙
另一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不希望重蹈2000年代初期的覆辙,当时廉价中国商品导致这些国家许多工厂停业。2016年,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奥托尔(David Autor)在一篇文章中写道,1999年至2011年间,美国因中国进口产品而失去了超过200万个就业岗位,家具、玩具和服装制造商在竞争中陷入困境,而工人难以找到新工作。
因此,西方国家正在大力投资并保护本国产业,向被视为战略性的行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支持,并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或计划征收关税。
《华日》报导,针对中国便宜货涌向世界的续集,奥托尔说:“这不会是同样的中国(货)冲击。”他表示,因为中共正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复杂机械等领域与发达经济体竞争,而这些价值更高的行业被视为对技术领先地位的核心。
因此,与2000年代初不同的是,西方世界现在把中共视为主要经济竞争对手和地缘政治对手。欧盟正在考虑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是否得到中共不公平补贴,是否应受到关税或其它进口限制。正在寻求竞选美国总统的川普则提出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或更高关税的想法。
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周二(3月5日)提出三项法案,旨在多管齐下,阻止中国产汽车涌入美国汽车市场,其中包括一项大幅提高中国汽车进口关税到2万美元的法案。这是最新一起美国保护本土汽车制造商和工人的提议。
“独特的重商主义挑战”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通货紧缩可能会对新兴市场产生最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重要贸易关系的市场。
《华日》报导警告,随着中国出口商在较贫穷国家寻找新市场,可能会将部分通缩影响转移到世界其它地区。一些经济体可能会看到自己的新兴产业在和中国便宜货竞争中萎缩。
此外,与日本或韩国放弃低成本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出口不同,中共不仅高端产业和其它发达经济体竞争,也没有放弃低成本产品的出口。
GlobalData-TS Lombar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罗里‧格林(Rory Green)表示,(共产)中国代表着“独特的重商主义挑战”。
责任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