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美国两大科技巨头苹果和特斯拉近年来攻克了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席之地,但现在,这两家美国最大消费品公司在中国的战略正在出现裂痕。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局面呢?
本月报告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下降表明,苹果和特斯拉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冲击。两家公司都在中国采取打折促销的方式来保持吸引力。
中共打压苹果扶持华为 iPhone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
iPhone在中国市场遭遇销量下滑的困境。近日,苹果在中国的第三方零售商京东、天猫和拼多多都在争夺客户,为苹果最新机型iPhone 15提供更多的大幅折扣,降幅可达逾千元;今年1月,苹果公司还在中国为iPhone 15提供罕见折扣,零售价降低高达500元人民币(合70美元)。鉴于苹果公司多年来一直没有为最新款iPhone降价,这一举动因此被视为不同寻常。
中共政府的打压和华为手机的竞争被视为是iPhone在中国触礁的主要原因。去年9月,美国媒体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共将iPhone的使用禁令扩大到政府支持的机构和国有企业,一些中国机构已开始指示员工不要携带iPhone上班。去年12月,有知情人对海外媒体爆料,在过去一两个月,包括至少八个省的众多政府部门和中共国企指令员工开始使用国内品牌的手机。
除了中共限制政府雇员使用iPhone的运动外,竞争对手华为去年推出了一款国产智能型手机,并得到了中共当局公开的媒体宣传战以及暗中强力支持,这使得华为销量在国内大增。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六周,iPhone在中国的销量排名从去年的第二降到第四,比去年同期下降24%。前三名是中国的国产品牌。华为的销量增长了64%。
苹果去年第四季的销售额明显显示中国需求的疲软,中国营收同比下降了13%。
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分析师Ivan Lam说,在中国的“销售增长越来越依赖促销活动和降价”。
苹果公司的麻烦在本月举行的两会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示,十多名与会者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他们使用的是中国品牌手机。
“对于来这里的人来说,它们(中共)鼓励我们使用国产手机。”核物理学家、党代表詹文龙(Zhan Wenlong,音译)告诉《金融时报》,“苹果手机是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不知道这些芯片是否有后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员王春如(Wang Chunru,音译)表示,他正在使用华为设备。广西代表李彦峰(Li Yanfeng,音译)表示,她的手机是华为制造。他还说,使用国产品牌是统一要求。
在中共政府附属智库工作的一名郭(Guo)姓男士告诉《金融时报》,他的办公室去年年底就收到了这项命令,必须在一个指定日期前停止使用iPhone。
他说,“他们没有给我们任何(购买iPhone的)补贴,相反,有一天华为的人带着几箱手机来到我们的办公室,全部优惠20%出售。”
云南省农村教师龙家贵(Nong Jiagui,音译)说,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类似要求。
“学校被告知也要使用中国手机,以支持中国公司。”他说。
特斯拉也受中共打压 靠价格战维持销量
中共政府以“安全担忧”为由,对特斯拉在中国进行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自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附属机构、地方政府机构、高速公路运营商甚至文化和会展中心都限制特斯拉汽车进入。以前,这种限制一般仅限于军事基地。
这些限制无疑打击了中国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的热情。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在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全球销量超过了特斯拉。
为了推动中国销售,特斯拉本月初在其微博账户上公布说,中国客户在3月底前提走Model 3和Model Y,最多可享优惠34,600元人民币(4,807.76美元)。特斯拉还为Model 3/Y后驱版车提供限时保险补贴,买家可享福利8,000元。如果买家想要更换车漆,特斯拉将提供10,000元折扣。刺激方式还包括对Model 3/Y后驱版车的限时低息金融政策,年费率低至1.99%,购买Model Y最高可省约16,600元。
尽管特斯拉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量保持相对稳定,但该公司面临残酷的价格战和需求增长放缓的早期迹象。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包括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7.9%下滑至6.6%。
该公司今年在中国的获利也将受到打击,因为它失去了许多当地竞争对手仍可享受的15%优惠税率。
顾问公司Intralink的汽车专家丹尼尔‧科拉尔(Daniel Kollar)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业绩依然强劲,但该公司面临来自当地竞争、混合动力汽车复兴以及安全相关限制的挑战。 “这个领域有很多本地替代品可供选择。”他说。
在美国以外,中国是苹果和特斯拉的最大单一市场。这两家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这些挑战导致苹果今年股价下跌9%,特斯拉股价下跌28%,使它们成为“七大科技股”中的最差表现者。
这两家公司也是最近感受到中国转向本土品牌之痛的外国公司。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服装的销售额尚未恢复到2021年的峰值。
责任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