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5号,纽约布鲁克林出现了几百个举着镰刀锤子红色旗帜的游行者,他们喊着共产主义革命的口号,引起了不少关注。美国出现共产党组织和共产主义的游行,可能会让很多人尤其是中国人有些吃惊,但实际上美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为关注的国家之一,那么美国的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有什么样的历史?他们和中共之间有什么关系?未来的美国共产党又会在美国发挥多大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共产党改名提倡革命 红色恐怖逼近?
大纪元时报总编辑郭君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节目中表示,2月15号美国一批所谓共产主义者又开会又游行,在纽约布鲁克林游行的大概有一百多人,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共产主义革命是唯一的出路。除了这批人之外,还有几个城市美国共产党举行了会议,从他们的网站上看,总共大概有一两千人,他们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名字叫做革命共产党,共产党前面又加上革命两个字,大概是要和以前的共产党有所区别。以前的美国共产党总部在曼哈顿,他们的目标是参加选举,最后获得议会的席位,属于合法斗争。美国共产党的历史其实已经很长了,新成立的这个革命共产党很可能与以前的不一样,所谓革命就是要暴力革命,要武装斗争,要流血、要染红他们那个旗帜,所以这比传统的美国共产党可能更危险。
郭君表示,传统的共产主义,按照马克思的想法,是先在欧洲几个发达国家取得政权,然后通过生产力的大发展扩散到其它地区其它国家。所以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应该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社会,那自然就是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在马克思那个年代,美国还是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那俄国当然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因为俄国更落后。也因为俄国更落后,所以当列宁搞了十月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用暴力和血腥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其实在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里面是争议非常大的。因为俄国根本不是发达资本主义,但列宁却成功了,所以列宁的做法就被单列为列宁主义。而中国就更糟糕了,毛泽东不是依靠工人而是依靠落后的农民抢到了政权,而且还发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游击战的战术,实际上就是恐怖主义了,但是他也算成功了,所以就以毛泽东思想或者是毛主义来代表他这样的行动。
当然后来共产主义思潮产生了分化,欧洲那些发达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中兴起了缓慢温和转型的社会主义运动,最著名的就是英国的费边社,这种运动在欧洲大行其势,它们很多不被称为共产党而叫做社会党,在英国叫做工党。中共把这些运动统称为修正主义,不认可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在美国情况又不一样,早期移民到美国的欧洲人大多数具有冒险精神,讲究个人英雄主义这些东西,天生就和社会主义是不和的。实际上到1929年经济大萧条,1932年罗斯福上台后,对美国的原始资本主义体系进行了改造,比如说社会福利改造、社会保险、工会权利等等,但总体上来说,美国人不太接受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这对搞革命的共产党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是最近十多年我们也都看到了,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相信共产主义,但是这一批人一旦进入社会,绝大部分人的想法也都会改变。事实上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有很多年轻人是信共产主义的,他们甚至在美国有革命基地,甚至还制造炸弹,抢劫银行的运钞车,但这批人到后来也都改变了看法。我觉得这次美国的革命共产党的这批美国人,好多是以白人年轻人为主,我觉得他们很可能会更加暴力,更符合中共的口味,所以也就更危险。
共产主义思潮防不胜防 文化渗透颠覆美国
大纪元资深编辑与主笔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美国的共产党,它以前是受共产国际或者受苏联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尤其每年都收到很多钱,而且它是执行马列主义。马就是马克思,列是列宁,列宁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武装夺取政权,也就是说武装叛乱。如果任何一个国家出现一个武装叛乱组织,我相信那个国家的政府都会非常非常紧张。但是不管怎么样,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如果和欧洲比起来其实还是相差很远,比如我记得像在法国、意大利甚至西班牙国内,很多直接就叫共产党的这些组织曾经是第二大党,拿下了很多议会的议席。有一些党比如说英国工党,它的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只不过它是费边社运动的这个理论。而相比之下,美国共产党基本上在选举方面没有任何成功过。
独立电视制片人李军在《菁英论坛》表示,美国共产主义最早的一个党是1987年建立的,叫社会主义劳工党,那时候还没叫共产党。到1919年时内部不同派别的一部分人成立了美国共产党,另一部分人成立了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变成两个党。当时共产国际老大苏联说,你们必须合并,他们就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合并成了美国联合共产党。后来在1921年的时候,又有一些美国信共产主义的人成立了一个美国工人党,他们说自己也是共产党,这两个党最后又要合并,大概到1929年他们终于合并了,美国共产党就算是真正稳定下来了。
1930年到1940年应该是美国共产党发展的最高峰期,那时候是美国经济大萧条,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绝望,相信共产主义,美国共产党那个时代最高发展到了十万人。到冷战的时候,美国共产党就开始一步步走下坡路了,后来大概降到了只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而且据说在当时共产党内部,一万名党员里面至少有一千五百名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线人,你要干什么FBI的都知道,所以美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慢慢变成一个地下党。
但是到五六十年代以后又发生了变化,美国共产党他们很多人不一定以共产党的名义出现了,但是他们在很多领域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对美国做文化方面的渗透和颠覆。2016年有个纪录片叫《蚕食美国》就讲了这个渗透过程,说美国共产党要通过文化渗透把美国一步一步给颠覆掉,他们制定了很多颠覆目标,据说有四十五个具体的目标,包括要支持同性恋、支持环保主义、支持妇女权利、少数民族平等、在学校取消祈祷的权利等等,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目标,来逐步逐步把美国改变成他们要的那个样子。《蚕食美国》纪录片的制片人自己讲说,现在回头一看,共产党制定的好多目标在美国都实现了,所以他觉得非常吃惊。
冷战后不反思共产主义 美国承受灾难性后果
时政评论人士横河在《菁英论坛》表示,在欧洲共产主义运动非常兴旺的时候,当然毫无疑问的也传到了美国,但是美国在资本主义体系当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它的建国理念是“在神的护佑下人人受造而平等”这个概念,就是说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自由非常重要。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如马克思所描述的欧洲那种劳资方面的严重对立,美国没有发生过。所以美国的工人运动就最后决定不走欧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欧洲的共产主义道路,所以美国的共产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属于共产主义运动当中最温和的、最议会主义的这么一个派系,整个欧洲的那个社会主义体系都没有影响到它。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美国成为了冷战抵制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堡垒。这是有相当原因的,因为劳资的谈判、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使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办法在美国推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因素。
那么问题在于什么呢?就是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是不一样的,共产党是成立的一个政党,然后这个政党的纲领是夺取政权,而共产主义运动它更广泛,包括共产党的夺权运动也,包括很多议会的斗争,还包括不见得有党有派的那些人,他们倾向于共产主义思潮,他们也在可能的条件下去推动共产主义思潮和共产主义的教育。
《蚕食美国》这部纪录片讲对了美国共产主义思潮对美国大学、教育体系的影响,但是它过多的夸大了美国共产党的力量,美国共产党只是这个潮流的一部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美国的共产主义思潮更大的不是以政党形式存在,而是有很多名称,比如进步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它们用各种不同的名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推动美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所以在美国,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共产主义思潮、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各种具体做法对美国的影响,而不是针对美国共产党在美国有多大的影响力。有一句话就说嘛,美国大学生你只要进了大学,大学生里面90%以上都是社会主义者,就是说它的整个教育体系已经让你变成这种情况了。那这里头真正的共产党员能有几个呢?我想几乎是没有的。美国的共产党组织是在边缘状态,它并不在主流社会。
横河说,在美国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都是富人,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底层是推不动的,底层在美国有相当好的福利,他们也不会推动共产主义。其实全世界也都一样,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从最富、最有钱、最有权势的阶层开始推动的。
这种思潮的泛滥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当时人们过高估计了苏联垮台的意义,认为苏联垮台以后共产主义就没有了,但实际上人们过多的强调了共产党这个形式,而没有想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因为冷战实际上是拼肌肉,所以苏联垮台以后,美国和全世界都没有对共产主义运动进行过反思,没有冷战进行过严格的反思。这不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对纳粹进行了反思,德国从思想上、从行政上把纳粹重新出现的苗头都扼杀掉了。
但是苏联垮台以后,全世界没有反思,他们认为天下太平了,特别是美国的学校里面根本就不说,没有很多关于苏联意识形态和共产党统治这种危害的反思。所以说为什么后来美国人会对中共另眼看待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从来不认为中共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世界会有多大的威胁。到现在美国才认识到,也只是精英阶层的少数人认识到了,这和他们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看法有关系,绝大部分美国人还是认为美国与共产主义是一种竞争关系,这就导致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它的思潮的推动,是很难被阻止住的。因为它们是无孔不入的,它们有非常缜密的渗透计划。
所以说美国这些年来推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其实推动的非常厉害,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受过共产主义的危害,他们自己不是受害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从东欧、中国或者是其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来的人,他们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但本土美国人反而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有这么严重。
新唐人、大纪元推出的新档电视节目《菁英论坛》,是立足于华人世界的高端电视论坛,该节目将汇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热点议题,剖析天下大势,为观众提供有关社会时事和历史真相的深度观察。
本期《菁英论坛》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菁英论坛》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