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1월 24日 ( 일요일 )

【韩国民俗】以寒食节之名过清明节

文/林溪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要!

一提到清明节,很多中国人会不由的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二十四节气不同,清明节不代表季节时令,不代表天气变化,也不代表农作物候,而是寓意清净、明洁。源于中国黄历的清明节,每年日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是公历4月4日、5日或6日的某一天,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节下雨是好兆头,象征着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因此谚语有言 “清明前后一场雨,好似秀才中了举”“清明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十堆”。

而在韩国,由于清明节开始春耕,天气好才是农民、渔民丰收的征兆。庆尚南道泗川市虽有清明天气稍暗农作物才会丰收的说法,但雨水是不受欢迎的。古时,国王还会在这时亲自下田犁地,叫做“亲耕”。

韩国清明节

其实,韩国人更重视经常与清明节重叠的寒食节,将寒食节与新年、端午节、中秋节并称韩国四大传统节日。现代韩国人过清明节,是以寒食的名义。

韩国古人认为火也有生命力,烧久了失去生命力时,就需要换新。根据《东国岁时记》,在清明节这天,人们用柳树和榆树磨出新火,献给国王,国王将新火种分给文武百官及三百六十个地方县令,叫“赐火”。县令们在寒食节当天再将火种分给百姓。在等待新火种的期间,人们不能生活做饭,就只能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每年清明与寒食只相隔一天或为同一天,现代韩国人把两个节日视为一天,也有“寒食死清明死都一样(한식에 죽으나 청명에 죽으나)”的谚语流传至今,表示没多大差别。

韩国人在寒食节扫墓、祭祖的风俗,也随着寒食节被清明节取代,成为清明节习俗。但为了避免山火,韩国人一般选择鲜花和清酒进行祭奠。有的人会在墓地正前方种一棵银杏树苗,希望这颗银杏树能够陪伴逝去的亲人。

有些地方的韩国人会在这一天种一颗“我的树(내 나무)”,在孩子结婚时,用这棵树做成柜子送给孩子。有的地方把这一天视为“无鬼之日(손 없는 날)”,是修缮墓地或房屋的好日子。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韩国气象厅把清明节定义为“代表温暖、晴朗又灿烂的春天来临”的日子。因此也有“清明节插根火根也发芽(청명에는 부지깽이를 꽂아도 싹이 난다)”的说法。

而且,清明时节正是艾蒿生长的时期,韩国人会用艾蒿做成年糕(쑥떡)或糯米团(쑥단자)应节。

中国清明节

与韩国相似,中国从唐代起就开始举行清明节赐火仪式,也是用榆柳之火。但是改火并不限于清明节。中国自周朝就有四时按季节特性,取用不同木材取火,同时认为四季改火有“救疾”的作用。

《礼记注疏》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节是一年中最好的健身时间。传统清明节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有踏青春游、蹴鞠、荡秋千、拔河、斗鸡斗卵、戴柳、整理蚕室。周朝时用香薰草药来沐浴洁净身体,效果相加相乘,称为“衅浴”。

到了宋代增加了扫墓的习俗,而在宋代之前民间多是在寒食节扫墓。

中国的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子推宁可被杀死在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一天民间不生火做饭,吃冷食,演变为寒食节。唐代诗人卢象《寒食》诗可见“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除了与韩国艾糕相似的青团,中国人还有吃润饼菜、寒食粥、馓子、青精饭、清明果、饧的冷食习惯。

寒食节清明节,一前一后,一悼亡一新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轮回交替,辗转融合,成了现今的清明节。#

spot_img

热门文章